光伏產業鏈大致分為高純度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及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中國光伏產業現狀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下對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現階段,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關系;其產業鏈主要包含上游如單晶硅棒、方棒和單晶多晶硅片等硅材料;形成單晶及多晶電池片及組件為下游光伏發電系統和產品提供原材料及產品保障。2018-2023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隨著我國光伏產業政策的不斷出臺,各地的光伏產業發展都在向更高水平發展,不僅包括投資規模的擴大,也包括產業技術水平的升級速度也在加快。產業面臨發展的高速成長期,整體競爭程度較高。現從五點來分析光伏產業發展前景。
(1)中美日三大市場同步衰退供應鏈利潤低于2016年
光伏產業發展前景表明,由于中國2017年光伏指標略低于2016年度、美國搶裝熱潮稍減、日本躉購費率(FiT)持續下調等不利因素,前三大需求國排名將在明年出現變化,光伏行業發展趨勢指出,崛起中的印度可能取代日本,登上第三需求大國的寶座。
然而,印度及新興市場的成長幅度并未能彌補中、美、日的衰退,一線組件廠為鞏固出貨疆土,明年報價頻頻破底,組件市場均價可能由明年初的US$0.38/W,跌至年底僅剩US$0.33/W。在此價格下,不僅中上游廠商將面臨極大虧損,一線組件廠也難維持過去15%以上的毛利潤區間,整體而言2017太陽能供應連由上至下利潤都將低于2016。
(2)第三地產能釋放、各地趨于同價
美國2014年起對中國與臺灣兩岸祭出“雙反”制裁后,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在東南亞遍地開花,避開了高額稅率并因僧多粥少而享有較高售價優勢,第三地產能獲利良好。然而,中國一線大廠海外軍備競賽戰火延燒過鉅,從近期快速下殺的美、歐現貨價格即可看出端倪,目前第三地產能已足夠支應尚有貿易壁壘的美歐兩地,使得過去因貿易壁壘而成為高價市場的美、歐兩地,目前價格扣除運費已幾近與中國市場同價。在明年全球組件價格將更趨一致的情況下,第三地產能的決勝并非取決于產能多寡,而是是否有辦法產出單晶或單晶PERC等差異化產品。
tg: 光伏發電系統 太陽能發電系統 太陽能控制器 太陽能led路燈 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 太陽能野外監控系統 太陽能路燈 離網發電系統 太陽能監控系統 太陽能供電設備 光伏控制器 太陽能逆變器 mppt控制器